小三通受阻 金廈生活圈中斷

  圖為楊樹清工作照。 中新社發 受訪者 供圖

蔡在川整理編輯

2020年2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連結金廈的“小三通”驟然中斷。楊樹清報導(告)文學作家,他注意到,金門人受到種種衝擊,包括觀光業、金門酒廠(被視為當地支柱産業)業績嚴重下滑,許多居民開通的大陸手機卡、銀行卡服務因長久未使用而凍結等等。但也透過民意代表向臺當局表達,希望儘快重開金廈航道。

  楊樹清,金門燕南書院院長、民間報刊《金門報導》社社長。生於金門一個湖南籍抗戰老兵家庭的他,17歲前往臺北等地謀生,《金門島嶼邊緣》等重要作品及文學生涯一直與金門保持緊密聯繫。楊樹清是金門籍鄉賢、文化人當中一位熱情的聯絡人,也是海內外友人了解金門的一座“橋”。

  他告訴記者,金門是閩南的厚重之島。歷史上,當地一再陷於動蕩流離,但居民不改其友善祥和,且中華民族意識非常強。從歷史、文學的角度看,政治是短暫的,金門與廈門等地的情感紐帶關係、歷史命運聯繫卻始終綿密。

  金門直到1992年才結束所謂“戰地政務”、擺脫長達36年的“軍政合一”“以軍領政”歷史,但不到三十年間,與大陸的交流往來已全面、快速重建。楊樹清説,金門人自覺倡導“金廈共同生活圈”,盼作兩岸和平的先鋒、實驗區。

  楊樹清説,“小三通”中斷兩年半,大家可以用這段時間冷靜思考,金門將來怎麼辦?正在建設中、距離金門僅數公里的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未來對金門人走向世界影響極大。已倡議多年的金廈大橋,亦是許多居民的夢想。

  “所有的不可能,最後都可能”,他認為。

  1987年1月29日,廈門與金門首次同放焰火慶新春,此後兩地于春節、中秋辦此活動成為盛事,延續至今。楊樹清2003年陪同自美國歸來的著名詩人鄭愁予到金門過中秋,時任金門縣縣長李炷烽獲知消息,特邀鄭愁予為施放焰火摁下按鈕。

  楊樹清回憶道,詩人親見金門新風采,傳承和平衣缽,留下咏金廈詩兩首,其中一首名為《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即為這一夜而作。13年後,鄭愁予在廈門鼓浪嶼海邊出席詩歌節,再度朗讀這首詩,感嘆中秋節的同一個時間,煙火在金廈升起,“你們可能不知道,那晚有多感動人”。

  佳節裏,楊樹清聯繫著兩岸藝文友人的500人微信群中,大江南北多場兩岸文學雅集的資訊接續傳遞。他説,文學是大家都接受的力量和聲音,希望它能夠跨越兩岸天空。(完)

————-以下空白———–

發表者:台北總社

全球總社編輯中心 廈門編輯中心 布宜諾司編輯中心 舊金山編輯中心 鹿特丹編輯中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