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程浩淺絳彩瓷專著“三部曲”圓滿收官

(上圖說)8月19日分別在廣州市東方文德廣場和廣州市文物總店有限公司舉辦新書首發式及“陶趣齋藏淺絳彩瓷珍品展”。

記者林志源廣州報導

資深淺絳彩瓷收藏家程浩撰寫的第三部淺絳彩瓷專著《打開淺絳彩瓷寶庫的密碼——陶趣齋解碼密令1-8-10-5-12》已由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公開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經銷。8月19日上午10點鐘在廣州市越秀區文德北路68號東方文德廣場舉行“祝賀程浩先生淺絳彩瓷專著‘三部曲’圓滿收官——笫三部新作《打開淺絳彩瓷寶庫的密碼——陶趣齋解碼密令1―8―10―5―12》首發儀式”,同時在相鄰的廣州市文物總店有限公司二樓藏珍廳舉辦為期6天的“陶趣齋藏淺絳彩瓷珍品展”(8月19日至24日)。

首發儀式簡短而隆重

大家除了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廣東散文詩學會詩人高睿、梁元露、譚曉瑜還登臺朗誦程浩淺絳彩瓷壺詩作以助興,會上作者程浩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贈送新書。參加儀式的有廣州市原副市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郭向陽,原副市長陳綺綺教授,廣州市政協原常委、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潘祖亮,廣州市政協原常委、廣州日報社原社長顧澗清,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黃大釗、副主席林錦輝、何文發、甄偉鋼、彭智勇,協會監事陳應驂、鄧永康,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社長謝海甯女士,廣州地區出版物新聞工作者協會原會長周麗華,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公司總經理柳行衢等單位和團體主要負責人以及古玩界收藏家、行家、藏友共數十餘人參加了儀式。

本次活動突出以宣傳和普及淺絳彩瓷收藏與投資知識為主題,以新書和藏品會友,以期為宣傳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文物知識,交流收藏心得,促進互學互鑒及活躍廣州地區民間收藏和古玩藝術品市場而助力。

作者程浩發表致謝詞

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理事、廣州市書畫藝術鑒賞交流學會副會長,程浩素有嶺南地區收藏與研究淺絳彩瓷領軍人物之稱,同時他也是一位閱歷奇特、故事撩人的“多棲”收藏家,堪稱藏界奇人。

程浩讀的是海運學院,1970年大學本科畢業後因組織需要轉行搞了宣傳工作。1982年,程浩接到了交通部組織的編寫廣州港史任務。他開始接觸、研究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海上絲綢之路”,瞭解到自宋元以降,一船又一船的瓷器自廣州港起航遠赴海外。自此,程浩對古代瓷器日益著迷,從收藏唐宋瓷器開始,程浩上溯兩晉南北朝,下至明清,收藏瓷器日益廣博。自20世紀90年代起,他更將目光鎖定在別人還尚未有過多關注的淺絳彩瓷,只因淺絳彩瓷是以瓷質為載體的文化藝術品,是瓷器與書畫的完美結合,具有工藝美術和文化藝術的雙重價值,既可賞瓷又能賞畫。到今天,程浩所收的淺絳彩瓷藏品,已達六百多件。

隨著淺絳彩瓷越收越多,前來觀賞和交流的同道、朋友也越來越多,每次程浩都會滔滔不絕地給大家講解什麼是淺絳彩瓷,怎麼鑒別,如何收藏……當時他八九歲大的小外孫也經常在一旁湊熱鬧,一天,他跟程浩說:“姥爺,我現在還不懂這些東西,你能不能寫成書,等我長大了可以看?”小外孫的一句童言稚語一下子擊中了程浩的心——寫成書,不僅小外孫長大後可以看,喜歡收藏的人也都可以看。

念頭一萌發,行動力極強的程浩馬上就動起筆來。他先是寫出了以淺絳彩瓷探源為主題的《瓷器上的中國文人書畫——陶趣齋藏淺絳彩瓷及相關彩瓷鑒賞》,在收藏界獲得了良好的反響;這又激勵他推出了以在淺絳彩瓷壺海覓趣為主題的《龍芽齒留香 淺絳畫韻長——陶趣齋藏淺絳彩百壺品鑒》。

“兩本淺絳彩瓷專著出版後,一些讀者、特別是初入行的收藏者反映,這兩本書固然很好,一本思辨性、學術性比較強,一本品鑒性、文藝性比較強,很適合有一定收藏和文學基礎的同志閱讀的,希望我能再寫一本適於初入行者學習的、更為通俗、更接地氣、更加實用的淺絳彩瓷收藏與投資的專業書籍。”程浩表示,“隨著淺絳彩收藏的日漸升溫,其市場上難免泥沙俱下,出現了不少贗品,如何甄別與收藏,很多新手都會被弄得暈頭轉向,甚至一些經驗老道的藏友也不能倖免‘誤踩地雷’。所以他覺得這個建議挺好,而且還可以圓自己有關淺絳彩瓷專著‘三部曲’的夢,於是,緊接著,他又推出了《打開淺絳彩瓷寶庫的密碼——陶趣齋解碼密令1-8-10-5-12》一書。”(圖 香港中華時報提供)

—————– 以下空白———–

發表者:台北總社

全球總社編輯中心 廈門編輯中心 布宜諾司編輯中心 舊金山編輯中心 鹿特丹編輯中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