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平整理編輯
古法香非遺傳承人青城派第三十七代傳人(習太極拳)。華山派第二十八代傳人(習製香)、青城香館主理人 她是徐儷芩(如下主角詳細介紹)
儷芩謹記師命不忘初心立志以百草香與太極傳播普世之愛。
“香也要淳化,像人一樣,有生命不同的階段。”“牛羊吃過的,我都要去嘗嘗,我是在草原長大的。”小小的人兒,赤腳走過天地間,風雨中放聲歌唱,草原與藍天為她的生命烙下了斑斕的底色,呼嘯的長風將她的靈魂注滿對自由的渴望。
長大後來到北京,依然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是專屬自然的純淨氣息,感動、震撼、治癒,她渴望將這份純淨隨身攜帶,與更多人分享,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嗅覺也能感受自然、理解自然,進而珍重我們自己的生命。
於是,她開始製香。
中醫出身的她在本草配伍方面得專業傳授,使得製香的過程安全、科學、有效。經多年潛心研究,她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香方理論體系,實踐出多款讓人過鼻難忘的“神仙單品”。
青城之香,香韻流連之餘,延展出的高維空間,仿與君子傾蓋而交,溫不增華,寒不改葉。這個渾然天成的香世界,有一顆成熟優雅的靈魂,經歷了淬煉與沉澱,依然保留著本真與純粹,這感覺來自她的香,也來自她本人。

“香道講究精、氣、神。”
儷芩老師點香的動作總是分外專注,絕對不會讓整根香燒起火苗,再粗魯地吹滅,只見她左手控制火苗的遠近,右手緩緩轉動香材,不等看到香線升起,空氣中便彌漫著令人陶醉的味道。
“點起一支香,燃的是它的精、聞的是它的氣、能抓住你的,才是它的神。”有了“神”的香,才能與人溝通,給人滋養,讓一個房間自成一片天地。為了炮製出香的“神”,從選材到製作,她對每個環節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早起磨,中午和,晚上藏,製香的順序不可變;
如果香師生病了,身體狀態不佳,便不可參製制香;前一晚參加聚會,酒氣未散的,也不可參與製香;
對人的要求嚴謹,對香材的選擇與處理更是審慎。
小到工具的材質、加熱的溫度,大到香材的產地與狀態,香方的改良或創新,儷芩老師細緻入微地觀照著每個環節,同時也在更高處思考著香道的傳承與發展。在遵循選材天然這一基本原則的基礎之上,她既不盲從于古法,也不屈服於流行,根據現代社會大家生活場景的改變,品香習慣的不同,不斷改良與優化,研製出適合現代人在各種生活場景下使用的香品。

以神通神,將心比心,儷芩老師與她的香之間,存在著某種能量交換。她將仁愛與普世之心傾注在香品中,交換香材在天地自然間形成的陰陽精華,便有了這一顆顆、一壇壇得了心源的造化之寶“守好自己的身與心。“鈞天坊的辦公室還挺暖和。”一邊說,她一邊脫下了自己的外衣,很難想像眼前這個身量纖纖的女子竟擁有如此漂亮的肌肉線條,而她剛剛還在食堂吃光三大碗米飯。
不用斷碳戒糖,也不少餐挨餓,儷芩老師健康而柔韌的身體,飽滿紅潤的氣色,是她常年練習青城太極最好的回報。正是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儷芩老師鄭重立誓,一定要讓更多人從青城太極中受益。如今,她的手機裡塞滿了大家打卡練習的小視頻,無論多晚,都細心糾正大家的動作錯誤,耐心答疑。
儷芩老師常說:“無論世事如何變化,都要守好自己的身與心。”
在吐納中感受生命的張弛,在音律中體會身心的共鳴,在氣味裡探索天地的奧秘,這些都是我們守護自身,對話天真的途徑與方式。只有真正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才有可能構建更加和諧平衡的家庭與社會。
愛重自身,關照他人,簡單的普世之愛,書寫了她的人生。就如同名字中,命運早已寫下的暗語,
她的一生都將與花草香材為伴,滋養著自己與世人。(圖 儷芬提供)

主角介紹
徐儷芩 古法香者
合上元香珠法傳承人 青城太極香館館主,道名:嗣昘,青城太極北京推廣人。
武術、太極師承國家級非遺青城武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代表性傳承人、青城派掌門劉綏濱先生;道教師承浙江天台山桐柏官方丈、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高澄道長;中醫師承曾楓老師;古法制香師承華山派里煜道長、省級非遺傳人趙易蜇先生,多年拜訪民間高人習得各家之技匯集各家之藝。
其獨家傳承香道入選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個人入選北京市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片,2022年中宣部文藝局、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賞年畫過大年活動,作為唯一邀請香道專家宣講香文化。致力於挖掘、整理、研究青城太極與古香方的結合、創新,傳播推廣中國優秀文化。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