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一行緬懷抗日先烈重慶市北碚區的張自忠烈士陵園

記者林依穎整編輯

新華社重慶4月4日電(記者陳鍵興、王承昊、劉恩黎)青山埋忠骨,英名垂韆鞦。4日上午,馬英九一行來到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張自忠烈士陵園,緬懷抗日先烈。

  4月4日,在重慶市北碚區的張自忠烈士陵園,馬英九一行緬懷抗日先烈。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當日下午參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時,馬英九表示,我們中國的抗戰將日軍主力牽制在東方戰場,這是非常大的貢獻。他還説,開羅會議極為重要,《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此次大陸之行,馬英九帶領臺灣青年學生,重走艱苦卓絕的抗戰路,重溫團結禦侮的抗戰史。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嶽忠烈祠、抗日戰爭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第四方面軍長衡嶽地區受降儀式舊址,到張自忠烈士陵園、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馬英九一行在多個紀念場所哀悼遇難同胞,追思犧牲英烈,體悟抗戰精神。

  4月4日,在重慶市北碚區的張自忠烈士陵園的張自忠將軍墓,馬英九一行繞墓一週並敬獻鮮花。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張自忠烈士陵園依梅花山而建,將軍墓掩映在蒼翠樹影間。1940年英勇殉國時年僅49歲的張自忠將軍忠骸,就安葬於此。

  在張自忠將軍墓前,馬英九與臺灣青年學生集體肅立,低頭默哀1分鐘,行三鞠躬禮,繞墓一週,並敬獻鮮花。

  儀式前,馬英九一行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詳細了解張自忠生平、事跡。馬英九神情凝重,聚精會神傾聽講解,觀看史料,不時詢問。在展出的文物和歷史圖片前,臺灣青年學生駐足思索,輕聲交流感想。

  4月4日,馬英九一行參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張自忠率部多次重創日軍。1940年棗宜會戰中,他親率將士與日軍決戰,負傷後被重兵合圍,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張自忠將軍留下遺言:“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離開陵園前,馬英九對張自忠之孫張慶成説,張將軍忍辱負重,以死明志,壯烈殉國,令人非常感動。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眾志成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抵禦侵略、救亡圖存的雄壯史詩。1日在湖南,馬英九一行前往位於衡陽的南嶽忠烈祠,祭拜抗日陣亡將士。

  4月1日,在湖南省衡陽市的南嶽忠烈祠,馬英九一行祭拜抗日陣亡將士。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南嶽忠烈祠1943年竣工,祠宇周圍青山中分佈12座個人墓和7座集體墓,抗戰中22次正面大型作戰及全國共計近4萬次戰鬥的犧牲將士“一體入祠祀享”。

  馬英九來到享堂內,帶領隨行人員向靈位行三鞠躬禮,並敬獻花圈、花籃。花籃緞帶上書:“抗戰英烈浩氣長存”。

  牢記歷史,銘記英雄。張自忠烈士陵園1949年後幾經修葺擴建,形成如今佔地約25畝的規模。陵園門牌516號,源自張自忠殉國的5月16日,每年這一天都有各界人士前來祭奠。南嶽忠烈祠累計已接待超過2000萬人次,常年舉辦各種形式紀念活動,每年清明前後都有海內外人士和當地民眾前來祭拜。

  據悉,赴上海期間,馬英九一行還將參訪有關抗戰紀念場所。(參與采寫:明星)

[責任編輯:滕丹丹]

———— 以下空白————-

發表者:台北總社

全球總社編輯中心 廈門編輯中心 布宜諾司編輯中心 舊金山編輯中心 鹿特丹編輯中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