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陳軍(台灣網發)
吳文隆整理編輯
台灣網3月6日訊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陳軍提交了《關於借鑒臺灣新竹科技園發展經驗,推動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的提案》。
提案指出,美國矽谷、英國康橋、新加坡科學園、臺灣新竹科技園等科技創新園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科技創新園區的典型代表。作為我國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自主創新的主陣地和高科技企業的出發地,近年來,中關村充分發揮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田作用,持續深化先行先試改革,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加快培育高精尖産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科技創新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子。結合中關村發展實際,要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可借鑒中國臺灣新竹科技園的相關經驗。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頂層設計,營造鼓勵創新的體制和環境。一是以加快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為目標,瞄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和填補國內(國際)空白、技術水準國內(國際)首創的高科技領域,制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長期發展規劃。二是提升園區行政服務的集中化、便利化、智慧化水準,改造提升存量空間資源、優化調整低效空間資源,加強“一區多園”統籌協同發展。三是完善鼓勵主體創新的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績效考評制度,更好激勵創新主體。四是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評估、交易體系,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五是建立政策效果評估與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園區創新生態。
二、堅持自主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一是著力培育本土“專精特新”企業。全力支援國家實驗室制度化、規範化運營,培養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和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支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二是支援各種專業化仲介服務機構,提升園區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服務水準,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成長。三是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支援高校、科研院所、醫衛機構與企業聯合開展産學研用協同合作,完善“先使用後付費”政策機制,對學校和企業聯合申請項目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建立高校專利開放性和共用性平臺,促進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科研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四是加大對技術轉移機構支援,建設技術轉移專業人才隊伍,增強轉化服務能力。
三、外引、內培並舉,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一是健全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相匹配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機制,鼓勵人才流動,為各類科技創新人才提供創新創業的條件和平臺。二是借鑒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模式,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高水準科技人才培養,通過人才衍生創業培育高科技企業。三是參考臺灣新竹科技園做法,對企業雇用本地科技人員佔全部科技人員比例作出明確規定,不符合的企業則無法享受免稅政策。四是完善企業收入分配機制,鼓勵企業分配股份給員工,允許科技人員用其專利權或專門技術作為股份投資。五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在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強化服務保障。
四、完善資本市場,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一是建立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發展。二是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對風險投資給予大力支援。鼓勵天使資金和風險投資,支援投資機構加大早期投資力度,激發早期投資活力。加大長期資本支援引導力度,培育“有眼光、有格局、懂科技”的耐心資本。開放保險公司、民營銀行資金投資創辦投資公司,發展中小板和櫃檯交易,促進風險投資和社會資本支援創新創業。三是深化企業信用融資試點,共用小微企業信用資訊,推動開展信用擔保貸款業務。(編輯/李寧 審校/李柏濤)
———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