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臺灣青年走進內蒙古。(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吳文隆整理編輯
台灣網7月29日訊 (記者 尹賽楠)內蒙古博物院人頭攢動,呼倫貝爾大草原一望無際,阿爾山天池神秘莫測……連日來,內蒙古地區美麗富饒、各民族群眾安居樂業的圖景,躍動在每一位臺灣青年的鏡頭和記憶中。
7月23日至29日,“復興有我”在京臺灣青年邊疆行活動在內蒙古舉行。7天的時間裏,40余名兩岸青年分別在呼和浩特、興安盟、呼倫貝爾三地參訪交流,深入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機遇,追溯共産黨人帶領內蒙古人民艱苦奮鬥的光榮歷史,感受內蒙古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感悟內蒙古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內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綠草如茵、山河如畫,各方遊客紛至遝來,到草原休閒避暑,尋芳覓勝。“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倣若就在眼前”,目前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臺灣青年謝嘉軒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內蒙古,卻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草原。
“以往常聽説,內蒙古的老百姓人人騎大馬,個個會摔跤,家家蒙古包,親身來到這裡走訪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謝嘉軒説,呼和浩特市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道路整潔而又莊嚴,草原上的美景更令自己心馳神往,無比興奮。“回去之後,會邀請更多的臺灣朋友來這裡走走看看。”
————–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