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滄江古鎮參訪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開幕,聽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如何在2014年複製台灣社區種子先有人再發展社區硬體於海滄著床及遍地在大陸開花。

記者黃生隆、蔡在川、羅玟宜 廈門報導

「我從台灣來到廈門從事社區營造工作已經八年了,這裡的土地會黏人。」12日,在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開幕現場,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講到在廈門的鄉村振興工作時,她認為這是一場「雙向奔赴」。並於昨(13)天安排實體滄江古鎮 實地參訪活動。


幾年前,看好大陸鄉建鄉創發展機遇的李佩珍和她的團隊,開始在廈門海滄的一些社區開展「培根教育計劃」。「我們‘培’的是海滄居民尤其是少兒對本地文化認同的根,更是台青在海滄社區營造的根。」李佩珍說,他們設計寓教於樂的課程,帶領當地的兒童從校園走進村莊,從閱讀文史到採集口述歷史,挖掘家鄉的歷史文化。「孩子們一個個變成了小小解說員,可以向大家講述自己家鄉的故事。」而在每一次講述中,孩子們對家鄉文化有了越來越深的認同。

滄江古鎮融以生活功能社區生活。


「在規劃調研時,我們團隊的台灣青年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傳統習俗及文化歷史,漸漸地他們也融入這片土地。」李佩珍說,一項看似簡單的「小小解說員」培訓課程,起到的卻是「雙向奔赴」的效果。「一方面,台灣青年扎下了助力大陸鄉村振興和對家鄉文化認同的根;另一方面,大陸孩子們加深了對台灣青年的志趣和才幹的瞭解,兩岸同胞的心越走越近。有了這樣的‘雙向奔赴’,兩岸關係也一定會開啓新篇章。」李佩珍說。

在海峽論壇配套活動「融合發展的海滄探索」主題論壇上,剛成立的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進入實體運作,現場與寧夏涇源縣簽訂鄉村治理人才培訓戰略合作協議,加強涇源縣鄉村治理人才的培育工作。在對口幫扶工作中導入台灣元素,此舉開大陸先河。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由點而線來到面,串成理想生活社區再複製到千里外的社區涇源縣。

在廈門海滄區註冊成立的全國首個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是由海滄閩南文化研究會發起成立的非公募的公益性服務機構。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涇源縣展開戰略合作,是其成立後的第一個合作案,為其順利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4年,台胞李佩珍一個人加入海滄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成功複製二區社區工作。(上圖)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的成立,是海滄在總結過去五年台胞社區主任助理工作的基礎上,推出的台胞社區主任助理3.0版。2014年,台胞李佩珍一個人加入海滄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是海滄台胞社區主任助理工作的1.0版本;2017年、2018年陸續又有40多位台灣青年加入,以一個團隊的方式在海滄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是海滄台胞社區主任助理工作的2.0版本。

在閩寧合作大背景下,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將整合兩岸專業人士資源,發揮海滄五年來「先造人、後造物」的社區治理成果,建立海滄區與涇源縣長期、緊密的鄉村治理人才培訓戰略合作,為涇源縣打造一支鄉村治理人才隊伍,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從而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出一條新路。

海滄區掛職幹部,涇源縣委常委、副縣長賴大慶表示,這是海滄首創扶貧新模式。該模式引導海峽兩岸專業人士參與東西部扶貧,可總結為「台灣理念、海滄經驗、涇源探索」。

據瞭解,該基金會的合作業務將向全國推廣,以強化基金會的造血功能。同時,讓基金會成為台灣青年瞭解大陸的重要窗口,讓海滄成為廣大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首選地。(圖由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提供資料帶)

——————- 以下空白————-

發表者:台北總社

全球總社編輯中心 廈門編輯中心 布宜諾司編輯中心 舊金山編輯中心 鹿特丹編輯中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