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消息

最新消息

源起背景分析

非洲,中國既是施惠者,也是競爭者

非洲,中國既是施惠者,也是競爭者(記者:莉迪婭·波爾格林/霍華德·弗倫奇)

  工廠原來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從20多年前開工的那一天起,這個大院就一直隨軋花機和紡織機的運轉而振動,顏色鮮豔的非洲棉布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運出。

  今天這裡只有軋花機還在轉動,公司的中方經理購買原棉向中國興旺的紡織業出口。

  這裡的商會會長威爾弗雷德·柯林斯說:“我們又回到起點。把原料運出去,把廉價製成品運進來,這不是進步,這是殖民主義。”

  中國官員及其非洲盟友喜歡把他們不斷發展的關係稱為雙贏的事業。

  今年中國許諾在今後三年為整個非洲大陸的貿易和基礎設施提供200億美元和資金。僅在尚比亞,中國就準備在今後幾年投資8億美元。

  從南非的猛礦到尼日爾的鈾礦,從蘇丹的油田到剛果的鈷礦,中國對資源的渴求成了興奮劑,增加了世界一些最窮國家的收入,幫助這些國家提高了發展水準。

  但是中國也向這些國家出口大量消費品,如T恤衫、電筒、收音機和襪子,影響這些國家生產自己產品和發展多樣化健康經濟的能力。

  南非企業家、政治分析家穆萊劑·姆貝基說:“我們多數國家已經獨立了35年到50年。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它們未能發展製造業,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大好機會。我們是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一方面,從中國進口使非洲得到多數人幾年前根本沒有財力得到的商品和便利設施——手機、電視、洗衣機、冰箱和電腦。服裝、燈泡和鞋這類更基本的東西價格降低意味著人們口袋裡的錢增加。

  尚比亞財政部長菲力克斯·穆塔蒂說:“中國對尚比亞來說無疑是有好處的。中國人做的事都是對的,為什麼我們要對他們採取惡劣的態度?他們帶來投資、先進技術、就業機會和附加價值。你還能要求什麼?”

  但是,在整個非洲,特別是在南部經濟比較繁榮的地方,贏家和輸家很明顯。在尚比亞,由於廉價的中國商品充斥世界市場,這裡的紡織廠和其他工廠處境艱難,甚至關閉。

  去年以反對中國的綱領競選總統的反對派政治活動家邁克爾·薩塔說:“誰在贏?當然是中國人。”

  從某些方面衡量,尚比亞經濟繁榮。銅價在2003年為每磅75美分,今年漲到每磅3美元,這主要是由中國的需求推動的。中國的需求還使尚比亞長期停工的銅礦處於創紀錄的生產狀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買下了在銅礦帶中心的謙比西開礦的權利;據政府官員說,它現在計畫在出口加工區建廠,創造6萬個就業機會。

  但是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不斷增加,使尚比亞和南非這類剛開始發展製造業的國家失去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

Photo by Zakaria Boumliha on Pexels.com

  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馬丁·大衛斯說:“那麼你責怪誰?你不能責怪中國競爭太厲害。中國做的是其他每一個新興市場都在做的事。”

  非洲許多學者和政界領導人說,非洲不需要殖民主義包袱和西方的家長式管理。他們歡迎中國的牛仔式資本主義。查德的律師穆罕默德·哈桑·阿巴卡爾說:“記中國人來吧。非洲需要的是投資。它需要合作夥伴。這些年我們一直與法國連在一起,看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據南非的行業組織說,該國有十幾家服裝和紡織公司關閉。由於從中國的進口,由於政府談判了一些項目的臨時自願限制,數萬個工作崗位喪失。

  但是南非貿工部門的負責人伊克巴勒·米爾·夏爾馬說,對南非來說,服裝業的價值最終沒有與中國發展關係的好處大。

  他說:“我們已經知道我們與西方的關係不正常。現在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平等的。他們不輕視我們。他們不是用恩賜的態度對待我們。”(本文結束)

——————以下空白——————